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近日,布鲁金斯学者卜睿哲(Richard Bush)撰文,分析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后,中美有何种抉择。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谋求颠覆东亚现状,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如何利用其经济影响力。一战的例子可以佐证我的观点,即抉择比经济排名要重要的多。
一战爆发前的1913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按1990年价格换算约5000亿美元,第二层级的是德、英、俄,以及中国,约为2250亿美元—2400亿美元。而法国和日本仅为1440亿美元和710亿美元。1913年的格局仍对今天有启示意义:
首先,1913年的GDP排名显示,经济强国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全球政治影响力。就像当年的美国几乎对欧洲事务不闻不问,而英国却在保持全球体系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经济强国并不一定导致军事强国。1913年的美国军事力量较弱,而德、日却拥有与其经济规模相比强大的陆海军力量;
再次,新的头号经济体崛起并不意味着国际冲突不可避免。1913年,英国接受了其在全球影响力上的衰落,而日本却打败了经济体量是其3倍的中国和俄国;
最后,即使发生冲突,也不意味着崛起大国本意是侵略。德国决定参加一战主要是由于刻板的联盟承诺,以及对俄国日益强大的焦虑。
简而言之,主要大国做出的抉择要比其经济排名重要的多。作为头号经济体,中国可以认为其有权扩大其影响力并按自己的设想采取行动;或者也可以继续专注经济发展,让美国继续承担地区和国际的领导权;或者错误解读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所作所为,并出于自身担心而采取行动。中国做出何种选择对东亚和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美国也有选择。它可以认为当老二是其永久衰落的标志,并退出国际领导权;它也可以选择对其长期被忽视的国家权力支柱进行重建,如政府融资、教育、科技等;它也可以没有理由地认定,中国势必成为美国的敌人,并基于此种恐惧制定美国政策,从而导致危险的恶性循环;它还可以克制其误读中国复兴,转而寻求影响中国进入合作轨道而非冲突。
另外,对中美两国来说,不去对未来方向做出刻意选择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