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7月1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经济简报》(China Economic Update),《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路透社等媒体发表文章,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其中,《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题为《世行:中国需进行根本性改革支持有效增长》的文章,主要观点如下:根据世行报告,中国金融体系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同时将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从制造业和政府投资转向消费和服务业。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通过初期的改革大为受益,但现在需要再次启动改革来解决投资无效、债务过度膨胀以及影子银行监管不力等问题。中国需要弱化政府角色,改革需从顶层开始,尤其是要削弱干预、增强法律架构、竞争政策和金融架构。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新风险的出现,中国还应逐渐减持商业银行股份,突出政策银行的重心,并强化监管机构的角色,从而确保稳定。
经济学家分析称,由于今年经济增速回落且股市大幅震荡,中国政府改革的意愿有所减弱。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降至7%,为六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第二季度表现可能更差。报告认为,中国未能充分推动金融竞争,而是推动了地方债务的大幅增加。中国的金融系统监管不独立、政治干预较多,且经常受制于多变的经济政策。金融保护反倒成了中国政府的次要考虑因素。中国政府将继续在推动改革实现经济中期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出短期刺激方案之间进行权衡。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1%,2017年将放缓至6.9%。
《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世行对中国金融改革发出预警》的文章,主要观点如下:根据世行报告预测,到2017年前,中国经济半数以上的增长将来自于服务业。中国将通过“有序的”转型过程,从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型为消费型经济。不过,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不足以及金融资产的巨大波动性,将给这一转型过程带来挑战。
过去10年里,中国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已从41%扩大到去年的48.3%。由于相关商业监管放宽,中国服务业处于增长期。与此同时,由于此前积累的过剩产能及出口放缓,工业活动占经济的比重正在降低。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城镇居民的薪酬增长速度也会放慢,不过失业率仍将处于低位并保持稳定。去年,中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超过1300万个,超过了1000万的目标。不过,同期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上述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过程正在转化为薪资调整问题,而不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问题。
在货币政策面,世行认为,中国试图借降息刺激需求的努力效果十分有限。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曾四次降息,还曾采取其他措施释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然而,中国的实际利率“依然处于历史性高位”。此外,在信贷资金导向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政府也未能取得很大成功。尽管中国政府正在敦促银行调整放贷行为,为家庭企业、中小型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首次申请房贷的购房者提供更多支持,但这方面的进展却十分缓慢。
此外,世行还警告说,中国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改革其“扭曲的”金融体系,以完成经济转型。根据世行计算,中国政府有效控制着将近95%的银行资产。相比之下,印度这一比例只有74%,而俄罗斯和巴西这一比例约为40%。受其影响,中国国有企业得到的大规模信贷与其经济规模很不相称,这是以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代价的。
路透社发表题为《世界银行批评中国广泛干预金融系统》,主要观点如下:世行报告批评中国广泛干预金融系统,认为除非中国政府马上改革消除整体经济中的扭曲现象,否则干预举措可能引发动荡。世行称乐见中国经济放缓,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向更好的增长方式转型,而且减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靠信贷刺激的增长所存在的缺陷。但在这份39页的报告中,世行批评中国政府广泛干预金融系统,削弱了该国发展稳健金融系统的努力。
世行表示,中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没有哪个现代市场经济体能够比得上”,政府透过行政与价格管制、担保、信贷指导、渗透金融机构所有权及监管政策,在资源分配上进行广泛且直接的干预。这类政府角色的扭曲,是中国金融业脆弱的“主要根本原因”。并再次呼吁中国马上采取“根本性改革”,解决过剩产能、债务水平及金融压力升高等问题。世行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7.1%,明年和后年分别降至7.0%和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