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华盛顿邮报》8月5日报道,二战之前,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亚拉巴马州纺织业兴旺;50年之后,自动化、自贸区及国际竞争等因素导致美南部纺织业岗位流向中国等国;而今,纺织业岗位正在回流。《纽约时报》8月2日曾报道部分中国制造商发现在美国南部生产成本低于中国成本,准备投资设厂:中国科尔集团、江南化纤计划在南卡罗来纳州分别投资2.18亿美元、4500万美元建设纺织工厂,印度ShriVallabhPittie计划投资7000万美元在佐治亚州建设纺织工厂。上述变化还发生在其他行业和地区:中国福耀汽车玻璃生产商计划投资2.3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设生产线,中国投资者支持明尼苏达州Cirrus Aviation、密歇根州Nexteer Automotive扩大产能。
Boston Consulting指数显示,2004年,同一产品在中美生产成本分别为0.87美元和1美元;2014年,同一产品成本分别为0.95美元和1美元。中美生产成本差距收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成本上涨。美工人工资远高于中国工人工资,包含生产率因素在内的中国工人时薪为12.27美元,仅为美工人时薪的一半左右。但美各州及地方政府提供各种税费减免及补贴政策,美天然气供应充足也拉低了电力成本,促进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美在北美、南美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也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同时,美工人教育水平较高、生产率较高,适合纺织等自动化水平较高的高级制造业岗位。所有上述因素使美成为发达国家中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
荣鼎集团研究部主任ThiloHanemann表示,美制造业岗位回流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劳工、土地、能源、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涨。过去10年中,中国劳工成本上涨187%,工业用电成本上涨66%,天然气成本上涨138%;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期,美劳工成本仅上涨27%,天然气成本下降25%。对于部分需要高素质工人并贴近美消费市场的行业而言,在美投资是最佳选择,如高度自动化的纺织行业等。但鉴于目前回流岗位自动化水平较高,岗位数量会远少于10年前数量。经济政策研究所预计,2001—2013年期间,美对华货物贸易赤字导致流失32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75%为制造业岗位,但不包括自动化及外包等流失的数百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中国对美投资总量仍有限,但荣鼎集团数据显示,中国投资已为美带来可观就业岗位。2013年,中国所有或控股的公司为美提供近8万个全职就业岗位。
ThiloHanemann认为,中国对美制造业投资为美劳工就业和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带来了机遇。过去,美国从中美贸易中享受廉价商品等收益;而今,美国更直接地获得就业岗位等现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