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8月11日刊文,就中国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进行评价,核心内容如下:
8月11日,中国央行采取举措,向利率市场化进一步迈进。当日,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虽然这一改革拉响了中国经济发展某方面警钟,但并非是中国操控汇率以支持出口和经济增长的举措。不可否认,中国政府担心其经济放缓和出口低迷,但央行此举几乎可以肯定是出于另一原因:中国希望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一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IMF执行董事会将于11月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
IMF上周发布的特别报告评估了人民币进入SDR的适用性,担忧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之间的偏差。更为市场化的在岸市场设计旨在解决这一疑虑。为此,还可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央行向SDR使用者进一步开放其境内外汇市场准入。
当前中国的举措,远非仅为操控货币,实质是为了让人民币适应外汇市场变化而波动。几个月来,人民币中间价几乎每天都在下跌。为此,央行多次干预市场,抛售美元购入人民币,以防人民币跌幅超过2%。当前,央行宣布在设定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时,将把前一天收盘汇率、汇率市场供需状况,以及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考虑在内,因此,8月11日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会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贬值200个基点。
中国的举动符合IMF和美国财政部的长期建议,两者都反复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政策。我们应该期待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出现更大幅度的双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