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新书《气候变化与粮食系统》,对过去二十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的粮食与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研究指出,全球变暖将给产粮区及其生产方式造成深远影响,同时也将导致一些作物营养特性的降低,所有这些都对战胜饥饿和贫困以及全球粮食贸易产生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收入不断提升,对食品、饲料和燃料等农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挑战。农业高度依赖于当地气候条件,因此会对气候条件变化高度敏感。特别是靠近赤道的地区日益变热、干燥的条件有可能导致这些地区农业减产,而中度变暖可能则可能有利于远离赤道地区的作物生产。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全球日益显现的不平等状况,因为受气候不利影响的将主要是那些最不发达和最贫困的国家,气候变化给这些国家的农业和粮食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健康和营养具有潜在影响,会导致隐性饥饿,即长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使肥胖的发生率提高。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其浓度提高会使世界上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和稻米)的锌、铁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淀粉和糖的含量升高,这会对消费者的营养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如印度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气候变化还会使缺水问题加剧,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给粮食安全、营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还将影响到贸易流向。从中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的流量不断增加,而低纬度地区的生产和出口潜力会有所减少。而且,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飓风,有可能破坏交通、供应链和物流,给贸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应制定国内食物安全适应战略,以避免对进口的严重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