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金融时报》近日发表题为“不应苛责中国经济政策”的文章,作者为联博公司(Alliance Bernstein)研究专家海登•布里斯科(Hayden Briscoe),指出中国政府近期对股市和汇率的政策干预都是经济转型的需要,应受到外界肯定。摘译如下:
本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正值政治敏感时期。外界认为,中国近期的市场波动是政策干预导致的,并激起了全球市场波澜。在我们看来,中国近期的政策更值得肯定而不是指责。
随着中国尝试转变为更开放的经济体,市场波动和艰难的政策决定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很多政策决定必须在风口浪尖时做出。例如,7月中国A股市场首次出现调整后政府的干预。海外普遍解读此次干预是政府惊慌失措的反应。但是,中国市场主要由散户驱动,维护社会和谐对中国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政府的反应是情理之中的。
另一个例子是上个月中国让人民币贬值的决定。此举被广泛定性为中国为提振低迷的出口进行的一次尝试。外界质疑,鉴于美国政界多年来一直指责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且双边贸易将成为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的一个关键话题,人民币此次贬值的时机从政治上来说是否恰当。我们认为,将此举形容为竞争性贬值的说法忽略了很多事实,比如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的出口表现基本上强于地区其他竞争对手,中国没有必要进行竞争性贬值。此外,中国贸易平衡为正值(进口的下滑速度大于出口),而且中国还有巨额贸易顺差。人民币贬值只会加剧这些问题。因此,中国央行的解释更合理,即此轮调整旨在缩小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现货价格之间巨大的差距。中国政府正利用境内外的私人资本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一个更侧重于市场导向型的汇率制度,因此采取了拉近汇率中间价和现货价格的举动。
我们的研究表明,与人民币汇率相比,中国更关注向国内经济正确的领域释放流动性,促进消费发挥更大作用,与出口和投资两个传统引擎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在这方面,习近平可以向奥巴马传达一些好消息:中国最近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销售出现了趋同现象——前者不断下滑而后者保持稳定。尽管数据本身并不特别令人振奋,但它们表明中国经济再平衡正在进行中。
最新数据对世界贸易来说将是一个可喜的发展,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已经在出国旅游和购买外国奢侈品方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并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