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美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区域贸易与投资

来源: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时间:2015-09-30 00:00:00

 《东亚论坛》网站925日刊发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前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的文章,认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包含有获得政治声望因素、安全因素、推动更大市场改革的手段、以及促进区域贸易与投资等原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中国汇率政策的各项目标存在冲突。政治上,中国领导人热切希望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民币需要坚挺、稳定。中国央行的近期目标是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篮子,而IMF表示,这需要人民币汇率价值由市场决定。而对其他人来讲——比如中国商务部和担心中国经济放缓的投资者,他们担心人民币与美元挂钩:过去一年来中国的区域贸易伙伴币值兑美元贬值15—20%,降低了中国竞争力,导致出口增速放缓5—10%

很明显,中国领导人不可能同时立即达成所有目标。中国需要实施可持续性战略,而这需要采取不同方式来管理汇率。

中国的努力导致了8月份人民币出人意料的贬值,造成了全球混乱。人民币国际化是放开资本市场、对汇率和利率实行市场化长期过程后的结果,但不应成为近期政策选择。

一国货币要想在境外被经常使用,首先需要能够在境外获取。美国达到这一点是使用美元支付其巨额贸易赤字,并在对外援助中使用美元。但中国不会想要保持贸易逆差,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给其他更富裕的国家援助人民币。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收益也不明显。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经济保持稳定,但随着放开资本流动管制以及汇率、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上更大不稳定性。如果推动人民币作为国际性货币是政策首选,北京将不得不牺牲一些对货币政策的管控。

那么为什么中国还在考虑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政治声望,但中国不会为追求这种虚幻的目标而牺牲国内需求。更说得过去的原因是安全问题——中国领导人看到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性地位,这也为美国在冲突时提供了一项重武器,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即为明证。

一些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是目的,而是推动更大市场改革的手段。这一逻辑也成立。

但是还有一个领域能带来近期及未来收益,那就是区域贸易与投资。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推动与东南亚、中亚、中东和欧洲的交往与金融联系。400年前,在中国的全球贸易鼎盛时期,中国的铜板在亚洲乃至更大范围内都被用作全球交易媒介。今天,人民币的前景将更宏大。

中国贸易的一半是加工贸易。一些亚洲国家的货币已经更密切关注人民币而非美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可在此生产共享网络中被用作参考货币。亚洲更多使用人民币将整体获益,因为这将改善贸易有效性并减少区域内贸易的汇率风险。

从技术上来讲,人民币更适于成为区域货币而非全球货币,因为中国与其网络伙伴保持贸易逆差。这也使北京更容易用人民币付款结算,而其贸易伙伴将会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随着一带一路计划增加人民币的输出,人民币将自然而然地成为更常用的交换介质。

要想实现这一点,人民币必须更大程度上与亚洲货币看齐,而不是钉住美元。一些贬值是正常的,但必须要逐步实施而不是进行8月份那样出人意料的大幅度贬值。保持币值稳定来推动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更说得通,但这需要中国接受相对美元来说更大程度的币值变动。

主办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

Copyright ©1996-2012 CCCM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287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