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显示中国在当代技术创新中表现突出

来源: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时间:2015-11-17 00:00:00

 111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瑞士日内瓦发布《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式创新与经济增长》。该报告旨在探索创新促进增长的渠道、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重点关注知识产权制度在支持创新活动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现择要如下:

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报告指出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创造就业和改善生活标准的巨大力量。具有洞见的学术研究发现,持久的经济增长依赖于持续的技术进步。事实上,过去三个世纪,在不同技术领域的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深刻改变了生产力,促进了新产业的增长。报告通过研究飞机、抗生素、半导体三项历史上的突破性创新和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三个当代的突破性创新来分析创新和增长的关系。

二、支撑创新的生态系统

报告认为,最能支撑创新繁荣和采用新技术的生态系统要具备以下要素:一是政府是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竞争的市场力量和能力对企业同样重要;三是保持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报告指出,专利相关活动在参与六项突破性创新中体现了地域集中性,其中,高收入国家占所有专利申请量的80%,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韩国占首次提交专利申请的75%。报告重点强调,在3D打印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三项当代突破性创新中,中国专利申请表现抢眼。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3D打印和机器人专利申请占世界首次申请量的1/4以上,在所有国家中占比最高;中国纳米技术专利申请接近全球申请量的15%,是该领域第三大专利来源国。

从专利映射的另一个显著的发现是,当前科学体系以及科学机构和公司的正式联系比过去更加重要。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量上升,科学研究和商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报告显示,相对于更早建立的创新型国家,在中国的专利格局中,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作用更加显著。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量在日本不足10%,而中国的比例最大,在纳米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中占比超过70%,在机器人技术的申请中占比超过50%。一方面,这说明中国的企业参与研发的比例比较低,可能导致科技的商业转化率低下;另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基于强大的科学基础,一旦有突破性创新产生就可能催生新的企业和产业。

三、知识产权激励创新

从六个案例的研究看,所有创新者都是依靠专利制度来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现有证据表明,专利保护至少部分地对于获得研发拨款有利——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

同样重要的是,研究表明,知识共享安排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创新的繁荣。在许多情况下,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了知识共享,通过鼓励披露和提供灵活工具,创新者可以决定与谁在哪些条款下共享技术。但是,研究也表明,社会规范在支持知识共享和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考虑鼓励知识共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技术的市场化愈发变得重要。

四、技术进步塑造知识产权政策

技术进步不断给知识产权政策制定者提出难题。在以下方面,未来知识产权政策面临调整:一是著作权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相关,因为著作权可以保护任何形式的数字表达;二是由于3D技术的出现使复制受工业设计或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越来越容易复制,如何加强管理和执行;三是商业秘密一直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随着知识工作者流动性的增加,商业秘密政策将更加重要。

最后,报告强调,对创新的持续投资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同等重要。政策制定者还需要确保一个有利于突破性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该知识产权制度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技术发展新的需求和挑战。

 

主办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

Copyright ©1996-2012 CCCM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287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