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福布斯网站11月12日报道,过去20年,中国一直在实施充分就业政策,各地政府大力上马汽车项目,涌现出一批新生的汽车公司,给当地创造了就业,带来了税收,但是也造成供过于求的困境。
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美国,除特斯拉汽车外,现在只剩下两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但中国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却有十几家。随着汽车行业的萎缩,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将面临两种命运,不是被收购,就是倒闭。然而地方政府考虑到失业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估计会将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视而不见。
中国拥有40多家汽车制造商,汽车品牌更是超过90种,几乎是美国市场的三倍。在中国,一些汽车制造商是本土民营品牌,一些是已经和外国车商合资的大型国企生产的品牌。这些国有企业在中国销量最高的15家乘用车制造商中占11家。外国品牌的汽车在中国年销量中占到65%。然而规模较小的中国车企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销售,与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展开“厮杀”,这肯定会危及到车企的利润,导致公司亏损。
据J.D.Power 发布的《2001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满意度研究》(China Dealer Attitude Study)报告显示,2014年在新车销售方面出现亏损的汽车经销商占47%,高于2013年的28%。估计中国现在的汽车年产能已经超过3500万辆,但今年国产车的销量预计仅为2300万辆左右。
许多中国本土车企是在低效率和低利润状态下维持经营,最终将面临破产或收购。只有让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整个行业才可能摆脱长期的降价竞争局面。如果对这种局面坐视不管,其风险将是创造一个充斥着“僵尸”公司的汽车行业。
为了应对汽车行业的下滑,最近中国政府下调了购车税费。这一措施受到一些汽车制造商的欢迎,其中包括投资者。不过减税政策只是一个短期方案,并不能解决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