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近日《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中国政策导向的改变导致在华外资服装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已影响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状况。现编译如下:
TAL集团(TAL Group)是一家生产裤子的企业,2007年在东莞开业时,高管们预计该厂能经营至少20年。然而面临工资不断上涨压力,这家总部位于香港、雇员2400人的制衣企业将于明年关闭。当前中国薪资水平的不断上升正在挤垮低成本消费品制造商。TAL集团高级主管表示,因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去两三年中企业一直在赔钱。TAL集团是亚洲最大服装制造商之一,并为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和J.Crew等品牌生产裤子。TAL集团已经开始将裤子订单从中国转移到马来西亚,同时还在扩大越南业务。
这家服装生产商经历反映出在华制造企业正面临艰难抉择。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曾是制造服装和玩具等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而今则正在努力向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过渡。中国政府一直主张工业自动化,并公布了一份旨在让该国处于3D打印和高端机床等技术前沿的10年发展规划。中国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也在以两位数的百分比速度提高最低工资水平,迫使一些身处困境的制造商关闭在沿海城市成本较高的工厂,将工厂迁至内陆地区或海外。一些制造商警告称,如果制成品内需和外需双双下降,那么中国经济减速可能会将另外成千上万家企业逼入绝境。
香港工业总会前主席刘展灏预计,2014年至2017年期间,香港制造商拥有的内地工厂将有10%倒闭。香港理工大学学者为香港工业总会所做分析显示,2013年香港公司拥有的广东工厂数量从2006年峰值下降三分之一,至3.2万家,部分原因是工人工资上涨,招工困难。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中国工资和福利水平今年可能增长8.6%,低于去年的10.3%。EIU数据还显示,中国制造业平均劳动成本(每小时3.27美元)已经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马来西亚高四分之一。
工厂关闭潮已开始改变东莞所在珠江三角地区的经济状况。上世纪90年代,随着香港制造企业把工厂从香港转移到珠三角,其它跨国企业也在珠三角设立工厂,该地区成为经济重镇。如今,在废弃的工厂和工人宿舍楼上,“出租”字样随处可见。与此同时,随着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改善,工人技能增强,这些国家对制造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