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澳大利亚学者认为中国未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来源: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时间:2015-12-23 00:00:00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哈勃德近日撰文,认为中国并没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主要内容如下:

最近,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合并,再加上之前的南车北车集团合并,让人担心下一步国企将有何举动。这些巨型并购让人怀疑中国正寻求以巨型国有垄断为特征的“国家资本主义”,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私有市场发展很成功,国企并未占主导。仔细研究中国的工业数据会发现,虽然制造业有私企主导并运营得非常成功,但资源与基础设施领域仍是国企主导且越来越集中。

根据最直接的产业集中度计算方法,仅有不到3%的工业收入集中在潜在垄断部门。最集中的部门为空调、冰箱及输电特殊设备。最垄断的行业非常小——浮标生产。粗看上去,这些数据不支持中国经济由垄断的国企主导的说法。

但不能看表面指标。官方调查收集的是单个工厂数据,而不是整个企业集团,有的集团非常庞大。2009年,国资委管理的工业部门56家国企共有10442个一级或二级下属公司。中国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属石油与电力——堪称庞大帝国,其下属企业经营范围横跨毫不相干的各个领域。因此须把所有拆散的数据重新拼接。这项任务极其艰巨。在中央国资委下,各省也有自己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涉及25000家当地国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把中央或各省的国企归为一个单元,如所有河北省的国有煤矿视为“河北煤矿国企”,所有采油央企视为“石油央企”,这种方法有效地将国资委视为所有大型国企的母公司。

这种拼接方法得出,在石油、电力和烟草行业,国企占主导地位。使用这种方法后,几乎中国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属于集中性行业。但在钢铁、煤炭等仍有大量国企的部门,行业集中度却非常低。这往往由省级国企主导。其他大型制造业行业,如纺织、电子等,鲜有国企。中国行业集中度最低的部门是服装业。

从这些数据里可得出4点结论:绝大部分中国产业资产处于非集中性部门;中国经济中竞争部门由非国企主导;省级和地方国企往往持有非集中性部门的资产;中国的集中性部门由央企控制。

那么央企是否将其市场集中度转化成巨额垄断利润呢?总体上,2008年以来,国企和非国企的平均利润率基本差不多。但直接比较国企和私企易产生误导,因为非国有企业的资产几乎全部在制造业。央企却不同,14%央企资产在资源领域,主要是石油,40%央企资产在基础设施,主要是电力部门。前者的高利润率补贴了后者的低利润率。在谱系两端,价格仍由国家政策制定,而非市场竞争驱动,放松管制价格仍是长期工作。

如何理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和“市场角色”?许多“中国制造”消费品由私企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垄断国企仅在部分关键行业中表现明显,主要是资源和基础设施。但中国将所有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因此很难将“国家资本主义”从这种政策选择分开。这种选择在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都很普遍。

鉴于基础设施网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可能将公共垄断转到私有领域,除非国家愿意并能够开展规制执法。例如,武器生产或核能等部门,会出于国家安全原因由国家掌控。这些政策选择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这些政策也不是特别的“国家资本主义”。

主办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

Copyright ©1996-2012 CCCM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287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