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近日,美国公共广播网(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网站发表评论文章,分析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原因及有关风险因素。主要内容观点如下:
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初见成效。不久前,从中国义乌至伊朗德黑兰货运集装箱班列开通,这是一条非同寻常的新货运铁路连线,显示了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大规模的贸易网络——重建横跨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中国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借助该战略建立起连接欧亚两洲的陆路和海上贸易网络。
二、“一带一路”战略可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倡议。“一带一路”是宏大战略,已宣布的未来投资近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花费了1300亿美元用于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中国的贸易网络跨度超过60个国家,44亿人口(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所联接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40%以上,将潜在影响全球贸易格局。但该战略在西方媒体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着应对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布局考量。首先,中国面临钢铁和建筑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修建公路、港口、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帮助安置这些剩余人力和资本资源。投资海外也可以加强与新兴贸易伙伴的经济关系,从而确保未来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中国还面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更好的贸易网络有助于中国企业更有效率地进行海外生产,并促进贸易和能源安全。其次,除了增强经济实力外,“一带一路”也将为中国带来在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以及中东、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显著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其中与巴基斯坦的联盟尤其有用,因为中国可以之制衡印度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通过投资管控巴基斯坦局势不稳定性,减少有关风险蔓延至中国。
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决策过程支离破碎且经常相互矛盾。中国如何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令外界诸多猜测。此外,中国打入国外可能导致国际紧张局势。俄罗斯总统普京虽表示对“一带一路”下合作持开放态度,但他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还有待观察。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重大的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
文章最后指出,尽管存在上述不确定性,忽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像上世纪“马歇尔计划”所发挥的作用那样塑造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