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经济学人》网站发表题为“为什么中美关系可能山雨欲来?”(Why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re likely to become stormier)的评论文章,指出当前中美关系中敏感摩擦因素增多,双方需予以谨慎处理,避免矛盾升级。主要观点如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拥有最大军力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左右着亚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区局势。部分出于此原因,双方内阁级领导人和高级官员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固定机制保持沟通,增进理解对方思维并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最近6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轮中美S&ED表明,避免关系发生意外的必要性很少如此紧迫。
本轮S&ED会议上,中美双方不仅仅是意见不一,而是在中国关于南中国海主权主张、对朝鲜下一步行动以及中国经济改革步伐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双边关系中一些争端不可避免。
令人担忧的是,中美之间的分歧可能演变为对抗。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存在这种可能性:一是时机。美国的盟友菲律宾诉诸海牙国际仲裁庭的南中国海仲裁案可能很快作出裁决。尽管裁决可能会很技术性,但鉴于中国海事主张自信日益增强,如海牙国际仲裁庭支持菲律宾诉讼请求,可能激起中国的强烈反应;二是美国担心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主权自信不只是显示中国争夺某一具体利益,而可能是拒绝接受美国倡导建立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一个表现方面;三是过去帮助巩固双边关系、缓和政治分歧的强劲经济和商业利益似已弱化。本轮S&ED会上,美财长雅各布·卢直截了当地警告称,“外国企业正质疑他们在中国是否受到欢迎”。
如果中美关系真的恶化,很难想象将在短时间内再度改善。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和中国发现在限制碳排放上双方有共同利益,但当前中美关系中鲜有亮点以抵消消极因素。此外,推定的两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在对华政策立场上明显比现任总统奥巴马更为强硬。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美中双方可能进入关系争执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