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English
油价强劲上涨半年之后,亚洲原油需求出现放缓,有些指标明显下降。许多市场参与者猜测,这不仅是周期性现象,也是更持久结构性变化的结果。
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10%,印度近来经济增长也保持在相似水准,使得亚太地区已经超过美洲,成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地区,约占全球需求近40%。但对于已经习惯依赖亚洲旺盛需求的石油产业而言,不久可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来源。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亚洲进口原油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滑,自3月以来由纪录高位减少12%至大约8,200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多数意外下滑可以用中国经济的状况来解释。中国是亚洲最大石油消费国,占亚太地区需求量的27%,占全球需求的13%。由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可能稳定在7%以下,多数分析师预计中国汽车销售将相应放缓。中国5月底的汽车销售已经从2015年12月近280万辆的峰值减少至210万辆。随着国内炼厂抛售过剩燃料,中国柴油和汽油出口双双跳增。而且目前中国已基本完成战略石油储备。
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并非中国独有。分析师指出,亚洲最发达的油市日本和韩国的长期需求将稳步下滑。日本石油日消费量曾达到600万桶,占全球需求的10%;而现已降至350万桶,不足全球消费量的5%。而且随着政府整合炼油产业,日本石油消费量数字还将进一步下降。日福岛核电站重启满足了一定能源需求。其他因素包括人口下降、汽车市场饱和,以及能效提升。与日有相似情况的韩国,石油需求也止步不前,而且受尾气排放政策及替代燃料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改用电动汽车,石油需求也在下降。
甚至印度对新车的需求也不温不火;石油业本来热切期待印度能弥补中国需求放缓的影响。虽然印度摩托车销量依然强劲,但新车月销量已从去年10月的近260,000辆降至215,000辆以下,也远低于四年多之前创下的30多万辆月销量纪录。
尽管业内人士并不预期亚洲石油需求将直线下滑,但他们称,过去10年的增长势头可能不会再有了。